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新版研究生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文档查看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检查有哪些亮点?今后如何提升教学质量?院长许江这样说!

 
发布时间:2018-01-28
    

1月23-24日,中国美术学院迎来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查,院长许江带队,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本科教学、各工作室负责人、部分专业教师一同参加教学检查。

两天时间里,教学检查团的脚步遍布象山校区和南山校区的每一个系部,加上此前1月15日对上海设计学院的教学检查,可以说是几乎走遍了中国美院所有的教学工作室。

教学检查作为专业学科的一种工作评估措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制度性环节之一。在中国美术学院,除常规性教学检查之外,尤其以年度的期末教学检查最为隆重和严肃。在这个过程中,它以一种有效、直观的专业成果展示方式,使处在教学体系中的师生双方对于本年度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对传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并与他们的同事、同学进行横向比照,以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良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检查充分体现了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内顶尖艺术院校,在对长远学科建设和当下专业教学中所持有的整体意识和探索、反思精神。

本期推送将刊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本学期教学检查的总结,展现中国美术学院一直以来对长远学科建设和当下专业教学中所持有的整体意识和探索、反思精神。

                               有思路 有情怀 有格局

——在中国美术学院期末教学检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各位老师好,一年一度,我们相会在教学检查。每一年冬季的检查就像深耕,而夏季的毕业则是收获。大家对这次教学检查非常重视,听了各个学院的汇报,看了大家教学实况的展示,尤其是研究生教学实况的展示,我心里非常高兴。为什么?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各个学院的汇报有思路、有情怀、有格局。听了以后令我们振奋。

有思路。各个学院的汇报都有自己的风格理念,也有自己的思考层次。譬如,设计艺术学院提出「以东方设计学为核心,以开放为理念,以设计问题研究为导向,以协创跨界为重点,通识课重选修梳理」,层层递进,重点突出。文创中心的教学一头是要接续设计的最前沿,另一头要接续社会生活的真实需求。文创中心跟一般的教学单位不一样,一般的教学单位是先教学、后科研,它是倒过来的,由设计反哺教学,由设计方向、设计需求来激发教学方向的新理念,在未来这可能会成为新方向。

有情怀。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年轻一代管理者对教学的关注与热情、对本专业的特殊情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跟着宋忠元老师教学检查。那个时候学校不大,半天就查完了。发展到今天,浩浩荡荡,要两个整天才能完成这样一次学术的旅行。一路上我们听到、看到了很多精彩的东西。

手工艺术学院提出「教学检查是一次管理的检查,是一次成果的交流,是一个思路的打磨,是一次质量的全面提升」,指出了今天教学的一些问题,很有劲道。知识的扁平化、同质化、单一化和工艺的残缺化,这些都是整个时代的通病。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提出聚焦人文影画,要差异化发展、多元化研究、一体化建设,年轻一代在叙述的时候展示出一种特殊的情怀,令我们感动。对我们这一类的学校来说,情怀非常重要。

有格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总体格局。这个总体格局在大家的叙述当中都得到很好的展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提出了文化自信、社会美育、建构系统、打造特色等几个重点,着重地提出了「三系五环」系统,将整个教学思想概括在这里。手工艺术学院也将自己的教学格局凝结为三个系统:创作、材料、课题。创作就是靠作品说话;材料就是要打磨这些材料;课题就是论文。这些大的思路也可以被其他一些综合性的专业思考与参考。  

总之,大家的介绍都非常好,以上是我们振奋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原因,各个学院的展示有方案、有文本、有重点,非常值得我们阅读与思考。这次展示非常认真,而且只有到现场才能感受到整个教学的氛围。

有方案。一人一展板,基本上把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了。当然这个培养方案有的充实,有的写得未必很好,但是这个格式,起码让我们感觉到已经比以往要好得多,比较齐整。

有文本。以前每个同学一张画作,以这张画作定好坏,由此评定教学的好坏,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除了这些典型作业以外,有文本、有调查、有调研报告等等这些素材。建筑艺术学院在调研方面有传统、有办法,非常重视实地的调查,做好调研报告,同时还针对现场做好文本的阅读和考察,这些都是建筑学院的优势所在。 

有重点。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重点,大家对自己的重点也都心里有数。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陈述自己的工作室方向,明确地提出各工作室的要点及其专业核心课程。绘画艺术学院,尤其是油画系一工、二工、三工、四工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专题介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核心课程都已凸显出来。可以看出,在这个方向上的教学思想正逐年提升、逐年深化,这些都是令人高兴与值得肯定的。

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学位点合格评估。大家不要怕,评估是常态,尤其是年轻老师不要害怕,我们应该勇敢地迎接它。就像刚才王赞老师所说的,我们中国美术学院要学会适应评估,驾驭评估,直至引领评估。我们学校的师风、校风,是全国一流的。例如,论文抽查有问题,我们就进一步加强把论文做好,把论文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做好。论文质量的提升,确实是比较长期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另外,我们也要关注信息化的问题,今年要重点解决我们的资源信息化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研究生教学为主的学位点评估,我个人觉得有几点可以跟大家共享的。

第一,要意识到学科壁垒的问题。大家多次提到,我们研究生教学中容易有一种学科壁垒的存在。学科壁垒在今天确实是一个问题,越高精的程度,这个学科壁垒越严重,也会存在师承藩篱的问题。本科生认系,研究生则认导师,加上我们很多研究生个人识见有限,所以研究生教学要持续加强通识课程,重点建设具有「国美模式」的课程系统,要打破师资的藩篱,打开学科的壁垒,打造学养的跨视界。在我看来,研究生要注重培养三个方面: 

1、学院情怀。这一学期,杨奇瑞老师带着雕塑系师生创作校史雕塑。参加的同学们在这种学院的氛围里成长,这个影响是深远的,这种情怀和学院教育一定是影响终身的。

前不久,我获知1938年的时候,滕固校长曾经有一个校训「博约弘毅」,有拓印的图,同时他还撰有一篇相关的美文。如果确定,我建议就把这四个字以及这篇美文刻下来。这篇美文,写得好,值得我们学生背诵。博约,是从论语里面来的,孔子说「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学习非常广博,你就有一种文气;礼就是履,你用行为贯彻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并且用这个东西来建立和别人的关系,这就叫约之以礼。博思而约作。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现在研究生教学学的东西很多,课程越来越多,学生怎么办?博观而约取。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志宏」。因为道远,所以要「性毅」。

这是抗战时期的豪言壮语,先生们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学院的情怀,我们学校有文艺复兴的使命精神,有博约深美的哲匠精神,有湖山情怀的诗性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要典型的东西。

2、博约素质。我们要加强通识教育,中国人讲学问,不讲知识。学习要广博,广博之后就能够提出问题。你现在问一年级什么叫一画,他搞不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学习到一定程度,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能审问,「博学而审问、切问而近思」,你才能够慢慢接近那个真理。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一直开设有古文字学课、文献导读课,这是一个大的提升。博约还有很重要的意思,就是心手的训练,做到心手如一。我们美术学院培养的人就是要心手如一,手要随心走。博约素质非常关键。  

3、赏识品味。范景中老师写的《中华竹韵》的副标题是「中国古典传统中的一些品味」。「古锦素壁,博约深美」。这种感知学意义上的内化因素,是真正最后所谓的机器人最不能攻克的地方。我们今天上午看了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到了老师的一个个工作室,好像是进了书斋画斋。将来若有可能,附中山上可以建小型的四合院式工作室,良渚也可以建一些水边的工作室,研究生有一些教学到那里去,那样的环境该有多好,这种品味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培养。 

学院情怀、博约素质、赏识品味,这几点是我们学校一定要通过研究生教学传递给学生的。 

第二,培养方案中几个重要的因素: 

1、研究方向的积累。研究方向的积累体现思想方法的深度。例如具表研究,我们是要重建素描的新传统,从而提出纯粹直观、东方哲思、东方体象等等一系列思考,在哲思和创作中摆渡,在读书感悟和艺术实践中摆渡。具表的背后就有这样的积淀和积累。我们所有学科、所有方向都有很好的积累,代代传承,我们要梳理出来,千万不要简单地说这个是从「我」这里开始的,没有这么简单。

2、研究资源的融汇。研究资源要体现它的广度。请注意,很多中国一流的思想家都是我们的客座教授。现象学、存在哲学几位最好的学者与思想家,都是我们的客座教授,都是我们的同行者。我们的书桌,一边是哲学,一边是绘画,在哲学和绘画这种眼与心的对话中,做得最好的就是我们。我们也思考,传统艺术如何在今天得以拓展与继承,我们有了媒体艺术,还有一个更大的科技艺术,去思考生命科学、材料科学……

大家想象一下,将来做的雕塑,这个雕塑夏天可以是一个颜色,冬天是一个颜色,为什么?因为材料跟温度有关。材料。这种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我们今天都不能简单地拒绝,不能把我们的研究缩回小小的书斋里去。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一定要把视野打开,激活我们的研究与创造能量。

3、研究方法的聚变。研究方法聚变体现的是实验方式的强度。现在大家都爱提「工作坊」(workshop)。一个「坊」字,把我们带到中国传统的那样师徒授受的内修境界中。跨媒体艺术学院提到的「席明纳」(seminar)和艺术人文学院提到的原典研读,这些方式很好。

通过阅读、文献导读、文献研究,导师有责任把这种导读和文献带到共同研究的核心课题当中,形成一些核心课题,围绕这些核心课题,再发展出大家共同研读的东西。研究生处提出,要把这些课程提升到全院研究生课程共同体的平台,这是一个有格局的教学构思,各二级学院一定要积极配合支持,共同完成。社会现场调查方法,建筑艺术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建筑艺术学院的好传统之一就是图文并茂。有些学科重图,不够重文;有些学科重文,不够重图。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左图右史」。

另外,要重视格物方法,一人格一物,一人一条路。我到各研究生教室检查,最希望看到的是同学在「研究」,它不只是一两张作品呈现,而是一大片的积累,呈现出思考与创作的过程。通过一人一物、一物一路的实验方式,可以形成复杂形态的聚合及变化,在这种高强度的研究当中,一定会催发出生成的新可能性。学术要有大格局,但是具体的下手,则需要约取,要有方法,所以是约之以礼。

4、研究成果的凸显。研究成果的凸显,要体现学术的密度。研究生辅导练习有一个群化的过程,文本形成也是群化,要有积累。考察、计划及体验性的纪录展示,才是学术研究的底牌。还有,要做好成果统计工作,今年我们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信息化短板补起来。

研究方向的积累、研究资源的融汇、研究方法的聚变、研究成果的凸显,从深度、广度、强度、密度几个方面,来思考一个学科的打造。这次教学检查有很好的苗头,以前看不到这些东西,现在各个系科都有诸如此类的好苗头,大家再练内功,用心修一修,然后按照自我评估的时间表,我相信能够把评估变成一次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设,再一次提升教学品格。希望今年大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创作、教学,把我们学校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就讲这些,再次感谢大家一年的辛苦!

*注:1月23日至24日,中国美术学院进行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查。本文为许江院长在教学检查中的总结发言实录,经发言者本人授权由研究生处整理修订而成。

文字整理:研究生处韩亮

编辑:宣传部廖垣

http://mp.weixin.qq.com/s/xb0iGr20C_2KZACSF8G9kg


 
信息来源:

关于本站  : 站点地图  : 联系信息  :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6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建议IE5.5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