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新版研究生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文档查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选修课表(9月19日18:00选课)及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14
    

各位同学:

本学期开设7门人文素养选修课和10门专业素养选修课,网上选课退课时间为201791918:0092113:00。可登录本网站http://yjsy.caa.edu.cn个人账户页面左侧“网上选课”之“人文选修”、“专业选修”选课,务必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实践类硕、博每人每学期限选2, 理论类硕士每人每学期限选3同学们亦可选修自己所在院系开设的专业素养选修课。务必看清上课时间、限选对象等信息,确保所选课程时间互不冲突。为确保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务必慎重选课,珍惜机会,遵守课堂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硕、博研究生在读期间选修门数要求如下,务必于毕业前一年修完:

类别

人文素养选修课

专业素养选修课

实践类硕士

不少于2

不少于2

理论类硕士

不少于4

不少于2

实践类博士

不少于2

不少于2

理论类博士

不少于2

不少于2

 理论类指毕业时只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实践类指毕业时须完成毕业创作/设计、毕业论文的同学。若选修课成绩不合格,可以改选其它课程。

                                                                                                                                         研究生处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课时

时间

地点

限选人数

备注

1

人文素养选修

中国思想史专题

金观涛

24

9月25、27、29日18:00-21:00,12月2日14:00-17:00

南山学术报告厅

220

跨二学期上,即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继续。和张总的课时间冲突

2

西方文化理论导读(Western Cultural Theory)

Andrew Bamford

36

9月25日,10月9、16日,11月13、20、27日,12月4、11、18日13:30-16:30

南山1B-301

30

英语授课

3

太极、内丹与性命天人之学

梅墨生

20

10月9-12日18:00-21:40

南山1C-504

100

 

4

中国美感研究:诗的角度

胡晓明

32

10月13、14、18-22日18:00-21:00

南山1C-504

80

 

5

存在主义批判

吴明

32

已改为11月13-18、20、21日18:00-21:00

南山1C-505

100

和黄河清、孔令伟、郑文惠的课时间冲突

6

古代汉语

王宏理

48

11月28、30日,12月5、12、19、21、26、28日,2018年1月2、4、9、11日18:00-21:00

南山1C-504

90

 

7

中国现代学人研究专题

夏中义

32

12月6-9、13-16日18:00-21:00

南山1C-504

100

 

1

专业素养选修

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工作坊

吴杉

48

9月22、30日,10月13、20日,11月24日,12月1、8、15、22、29日,2018年1月5、12日13:30-16:30

南山1B-405

15

仅限纯艺类专业

2

中国佛教美术

张总

28

9月24-29日18:00-21:40

南山1C-504

100

和金观涛的课时间冲突

3

磁流体实验和设计(Ferrofluid Experiments and Design)

Egon Chemaitis &Karen Doondorf & Nils Kreter 

120

10月9-13、16-20、23-27日,10月30日-11月3日,11月6-10、13-17日13:00-17:00

 象山11-311

20

英语授课

4

文学/图像互文性研究专题

郑文惠

24

11月13、15、17、20、22、24日18:00-21:00

南山1C-504

100

和吴明的课时间冲突

5

西方艺术史学原典研读

孔令伟

40

11月14、16、18、19、21、23、25、26日,12月2、3日18:00-21:00

已改为南山1C-506

40

应具备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和英语听说能力。和黄河清、吴明的课时间冲突

6

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黄河清

24

已改为11月14、16、21、23、25日18:00-21:00,12月2日9:00-12:00

南山学术报告厅

220

和吴明、孔令伟的课时间冲突

7

艺术和设计/In Between

何见平

28

已改为11月21-26日9:00-12:00

象山2-307

115

 

8

西方现代艺术史与理论研讨班

张坚

24

11月24日,12月1、8、15、22、29日13:30-16:30

南山1A-305

40

应具备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和英语听说能力

9

“文人画”研究专题

孙善春

28

11月27、29日,12月1、4、10、11、18日18:00-21:00

南山1C-504

100

 

10

中国画论专题

毛建波

32

12月20、22、27、29日,2018年1月3、5、10、12日18:00-21:00

南山1C-504

100

 

 

 

课程简介

 

一、人文素养选修课

1、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专题

任课教师:金观涛(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现有的中国思想史课程和教科书有两个缺点,一是缺乏中西(中国和印度、中国和日本等)比较的视野,二是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现代思想割断。本课程以剖析中国传统思想为中心,大辐度展开中国和西方、印度以及东亚比较研究,刻划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起源。本课程将思想变迁和社会变迁熔为一体,在讲述中国思想史时同时介绍和评价相应西方理论,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本课程20学时大约分7次讲完,第一学期前四次从轴心文明讲起,讨论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融合佛教,产生宋明理学。

    第二学期三次主要内容是:通过中国、日本、韩国儒学比较以勾划东亚近代思想如何在反思宋明理学中产生。

2、课程名称:西方文化理论导读(Western Cultural Theory)

任课教师:Andrew Bamford(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博士)

课程简介:The course will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key ideas and arguments of a diverse range of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al theorists and their interventions into a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 though not limited to-  the environment, geo/bio politics, gender and sexuality, technology, aesthetics/taste, modernity, ideology, and social space.

    Each class will consist of a lecture, supplemented with a range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and open class discussion. Using theories from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interventions with their own artistic/design practices and/or academic/intellectual interests.

英语授课。

3、课程名称:太极、内丹与性命天人之学

任课教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主任)

课程简介:性命双修是传统儒释特別是道家所主张的。而天人合一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要义。明此理然后修此道,则以太极思维智慧为原则、路径,太极拳与内丹学则是最好最高级的性命双修、天人合一功夫学问。本人试图通过此课让学人大致了解这门国学与修炼功夫。

4、课程名称:中国美感研究:诗的角度

任课教师: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课程简介:一、宗旨

“美感”在传统中国,被理解为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生活智慧所开显的美好生活体验。以往的研究,过多视为一种美学理论与观念系统,有过于西化、切割孤立、形而上与知识化之弊。这里力图从经典、人物、生态、器物、饮食五个方面,以诗论、画论、文论结合经史诸子及历代诗文作品,探索古代中国人在整体的生活美学,即修行意境、生命召唤、风土体验、时间省悟、物候感应、器物品赏、人文风流、饮食体味等方面极为丰富多样的经验与智慧,尤其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代社会已经丢失的经验,譬如唐诗中所表现的古人与草木虫鱼山川日月的交往经验,伤春悲秋、微物关情、从自然汲取生机、乐天爱物、同情共感、宇宙意识等思维方式与生命诗情,以及六朝人又玄远又深情的人物意境与生命风姿、宋代人在人文创造活动与人文智慧作品中细省精深韵味、理想情怀等,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失。本课题不仅重新发明,重新解读,更力图由经验上升为现代论述,从生活方式的角度,重新激活古代美的文明,根据现代人的需求与缺失,重建其价值系统与美感特质,真正使现代人有所受用。

本次重点解读经典、人物、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主要章节

(一)、中国经典与中国诗性

(二)、道家智慧、生态美学与中国诗歌智慧

(三)、富春江的文化意象与《富春山居图》

三、参考书目: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万川之月:中国诗的心灵境界》三联书店(1993)北京大学(20213

《诗与文化心灵》中华书局(2006

《江南诗学:中国文化意象之“江南”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唐宋诗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江南文化札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四、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10%

课外作业(30%

课程笔试(60%

5、课程名称:存在主义批判

任课教师:吴明(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一、作為西方哲學之非存在的、非生活的,離心的神學或形上學傳統的激烈反抗者、鄙棄者、沉思者與轉向者,歐陸二十世紀的存在主義者拒絕組成任何思想派系或信仰團體,以保留深層思想的個人生命之獨特性、唯一性,並以個人方式自覺或不自覺地湊泊呼應東方思想特別是中國傳統心性論思維,此則可返回助成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解讀。歐陸存在主義以其反西方的現代西方哲學之性格,對現代中國哲學之自我意識、自我認同的形成,有一強烈的可參照性。

二、存在主義的哲學特質

三、歐陸存在主義代表人物及其哲學(提要)

    1、祁克果之「一個人的宗教」

    2、尼釆之「上帝之死」

    3、胡塞爾的現象學及與存在哲學之關連

    4、雅思培的「軸心文明說」與對現代科技文明之批判

    5、海德格的重返存有論之親證之路

    6、馬塞爾的「經驗本身就是一種奧秘」

    7、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

6、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以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可理解为过去的小学,大致包括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阅读古汉语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通过学习此课程,期望达到基本了解把握汉字的起源、汉字结构的演变、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和繁简字;通过学习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图等,提高阅读古诗文和写作近体诗(词)的基本能力;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提高标点断句解释翻译古文的水平。

7、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学人研究专题

任课教师:夏中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梁启超:现代学统的分娩及其人格载体

*王国维:价值位移(从青年到晚年)

*陈寅恪:用生命践履碑铭

*吴宓:人海沉浮非书生所宜

*吴晗:生于斯死于斯的史家悲剧

*闻一多:史诗之烈  史诗之哀

*冯友兰:世纪圣人的精神遗体

*王瑶:清华薪火的百年明灭

*教材

夏中义著:《九谒先哲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参阅书目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王国维:《人间词话》;陆建东:《陈寅恪最后20年》;吴晗:《朱元璋传》;《闻一多全集》;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等

二、专业素养选修课

1、课程名称: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工作坊

任课教师:吴杉(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当代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文化的源头是绘画艺术,它从最基本的手绘开始,奠定了人类对审美需求的朴素手段,也建立起一个如何表达所见现实世界的再现能力。从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扩展到现当代的独立审美功能的创造性手段,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它成为我们个体艺术家的核心创作手段和记录思想的手绘媒介。这门课程是以创作教学为核心,具有多元互动的试验模式,课程的基本属性是继承欧美西方院校的当代艺术教学的学术框架,此外课程也秉承开放的态度对待亚洲文化、和古典艺术。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的不可预料性的各种文化生态,期待能建立一种规范和有效的学术氛围,提供当下最广泛及本质的艺术咨询与讯息,通过一对一的课程教学互动,激发出每一个同学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独立个性的绘画表现力。希望这门课程,能帮助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完善自己的审美认知,并对长远的创作发展,给予最本质的学术框架支持。课程以绘画工作室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穿插幻灯讲座教,并随时安排参观艺术展览,还将不定期聘请欧美访问艺术家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认识国际当代艺术理念。每周将对课程进行总结,两周课程的间隙,安排小型教室作品展示。课程考核,以考勤、课堂教学、作品(作品数量和品质)三部分综合评定。

面向实践类艺术学生(谢绝史论专业,管理专业,设计科目),面向油画、版画、壁画,漆画等专业(关键词:当代艺术、绘画、及装置)。

2、课程名称:中国佛教美术

任课教师:张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简介:1.佛教美术基本

2.宗教美术形态与传播

3.石刻佛经概貌

4.青州与邺城(北朝造像)

5.观音经像(高王经水月观音)

6.地藏经像(十王经典图像)

7.风格、样式及佛教图像学

3、课程名称:磁流体实验和设计(Ferrofluid Experiments and Design

任课教师:Egon Chemaitis & Karen Doondorf & Nils Kreter

课程简介: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teraction, the course use the features of liquidity of ferrofluid, when it meet magnet. the workshop discuss the more possibilities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ferrofluid, although which is moral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erospace and other cutting-edge research recently.

The first two weeks of the course, do some experiments to find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ferrofluid.

The second phase, to use the outcome in the first part to design some daily supplies. In this stage the features of ferrofluid should be good consided.

The third phase, use suitable methods such as 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realize the concepts, make prototypes.

Week 1-2: Material properties, present and prospective fields of implementation

Week 3-4: design development

Week 5-6: realize the concept, prototypes

4、课程名称:文学/图像互文性研究专题

任课教师:郑文惠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

课程简介:本专题计分六单元:

一、媒介·话语·认同:文学/图像互文性的研究视域与方法

二、套语·仪式·信仰:东汉武氏祠石刻画像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

三、言志·知音·抒情美典:明代文人画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

四、观看·记忆·认同:明代虎丘地景图/文的互文性研究

五、身分认同·文化建制·时间地理政治:从遗民到后遗民图/文的互文性研究

六、国族·现代性·权力地理:视觉文化与近代画报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

    本专题第一单元先从“媒介”与“话语”、“互文”与“再现”、“观看”与“认同 ”等向度,分析“文学/图像研究视域与方法”,作为论述的基础,以进入中国文学/图像互文性的多层次分析;第二单元“套语·仪式·信仰:东汉武氏祠石刻画像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主要分从“祠堂性质与祭祀文化”、“套语结构与死亡信仰” 、“古皇系统与礼教形象”、 “集体记忆与文化建制”等向度分析武氏祠石刻画像中图/文互文性美学修辞空间中一系列套语结构与表意系统,所呈显的死亡信仰及对不死世界永恒乐园的建构。第三单元“言志·知音·抒情美典:明代文人画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主要立基於传统“言志──知音”的抒情美学视域,分析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明代文人画家如何透过文学/图像的互文性美学修辞策略,呈现抒情自我的心灵图式及所建制的抒情美典。第四单元“观看·记忆·认同:明代虎丘地景图/文的互文性研究”,主要探究明代在不同社会文化脉络下,文人社群如何透过文学/图像的互文性书写行动再现虎丘文化地景。随着不同社群的集聚、消费文化的带动、物质条件的支持、文化世变的离散,虎丘地景在文学/图像的互文性美学疆界空间中如何被改写而变异?地景如何随着书写者的观视机制与欲望再现,而形塑出独特的认同感?甚或标示、呈显出雅/俗的分际、差异与互渗、协商?第五单元“身分认同·文化建制·时间地理政治:从遗民到后遗民图/文的互文性研究”,旨在探究山水、人物、花鸟、畜兽等审美意象,如何成为宋末元初或明末清初遗民画家书写自我内在心灵及文化世变下生命离散的抒情符码。透过记忆召唤的回忆机制及诗//画的互文指涉的过程,如何使画家抒情自我重新确证自我主体存在的意义;甚或呈显出一种文化建制行动,揭示或引领某种反同化的文化诉求与社会行动,而重新再造一个新的文化空间,以抵抗现实的异化或实存的政治实体。此外,也以后遗民时间地理政治学为论述核心,探讨末代王孙溥心畬神异鬼怪及对台湾风物的文化叙事,分从文学/图像的互文疆界与修辞策略、多重他性与记忆操演、身体空间与创伤记忆、道德主体与心灵重建、怪异非常与审美形构、自我表演与艺术创格等向度,分析溥心畬作为一位近代旧王孙/老遗民/新移民的文化再现策略。第六单元“国族·现代性·权力地理:视觉文化与近代画报中图/文的互文性研究”,着眼于近代画报图∕文互文性美学修辞空间中,异质性符号系统的论述生成与叙事策略,如何透过并置差异而产生互涉、融摄、转换、抗拒、僭越、悖反的运作机制,又如何策略性的引用、挪移、置换、改写视觉图像,而进行意义上的回环指涉、相互嫁接、戏拟谐仿、歪曲误述而产生缝隙式的美学张力;此外,尤关注在新的观视技术、文化世变,及趋新务奇的娱乐心理与窥视机制下,近代画报作为文化竞技场的视觉场域,如何展演国族想像,再现权力地理及现代性历程。

5、课程名称:西方艺术史学原典研读

任课教师: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课程以《历史及其图像》中英文版为基础读本。《历史及其图像》英文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巨著,全书对欧洲史学史中长久流传的“图像的历史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作者以1617世纪钱币学家、古物学家,18世纪以降历史学家、文化史家、艺术史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为线索,分析了“图像证史”所独有的无法抵挡的巨大魅力,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所无法避免的思维陷阱和情感陷阱。

图像,或古迹、遗物在我们的历史研究、历史想象、历史体验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这是本课程所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方面,图像可以被视作特殊史料。在历史学家那里,图像在历史阐释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钱币、绘画、雕刻、建筑及其他各类遗物可以传达书面材料或语言文字所无法传递信息,或订正文字史料中的错误记载。自文艺复兴以降,意大利、法国、北欧等地的钱币学家、古物学家对图像更是情有独钟,并藉此对古代世界的帝王肖像、名物、舆服等信息做出了说明。但是,作者着意指出:以图像为史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摆脱文献材料的束缚,或流行观念的暗示,这恰恰就是古物学家所面临的“历史难题”。本课程将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阐发。

 

6、课程名称: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任课教师: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6次讲。课程教材为本人两本专著:

2讲,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概论河清两本著作:

《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讲:言不必称希腊——西方历史造假

4讲: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5讲:应当绞死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批判

6讲:笔墨未必随时代,论雅俗与通变

本课程课训:“学而不思则罔”。鼓励学生听课要有所思,有所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术上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7、课程名称:艺术和设计/In Between

任课教师:何见平(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新时代在许多方面,设计必须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的设计提升,应该考虑到社会发展当下和未来的需求。这种需求将在新技术改变,传统媒体改变的境况下,也需要有相应的视觉专业需求改变。传统的国家形象基本上代表了建国时期的审美、政治需求、社会组成主要的年龄层、当时的媒体架构和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因素。在进入电子化的当代或者更发达的未来,我们更应未雨绸缪,先行进行国家形象提升和优化的理论研究;这个研究还将包含固有的国旗国徽在新型电子新媒体环境下的表现方式、立体化及运动画面研究;钱币及有价证券的审美、安全、材质等方面;大型国家活动的视觉形象、品牌建树、环保理念及衍生产品辅助等方面;城市形象、公共空间的导向、文字及色彩等方面。

1讲- 街道艺术-从19世纪到今天的欧洲海报艺术

2讲- 书写和排版-欧洲文字设计变迁

3讲- 瑞士平面设计历史

4讲- 日本平面设计历史

5讲- 平面设计和建筑空间

6讲- 书法、中文书写和中文的数码文字

7讲- 国家形象设计的纸上谈兵

8、课程名称:西方现代艺术史与理论研讨班

任课教师:张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选读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和艺术史文献,探讨和认识现代艺术中的形式和风格理论及其相关的美学和历史问题。

阅读样本(部分):

1.      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则》、《德国与意大利的形式感》

2.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哥特形式论》

3.      帕诺夫斯基《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

4.      奥托.帕赫特《艺术史的实践》

5.      迈耶.夏皮罗《风格》

6.      库布勒《时间的形状》

课程作业要求:

    建议学生选择书目中的英文版阅读。课程期间,要求做阅读笔记,并参与课堂讨论;期末,交一篇不少于4000字课程论文,需有完整的引文注释。

课程主题:

1.      再现与表现

2.      风格与历史

3.      作为艺术形式的摄影

评分:

期末论文:60%

课堂讨论参与度:40%

该课程为小型研讨班,参加者应具备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和英语听说能力。

 

 

9、课程名称:“文人画”研究专题

任课教师: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之要旨,是以“文人画”这一主题入手,对中国传统艺术史的这一重要问题做一较为深入的、批判性的梳理与考察,以帮助同学以一种细读式的文本研究态度面对艺术文献,并借以对研究者本身的历史思考提出一种可能的引导或触发。
而更重要的是,研究“文人画”这一问题,必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展开对它的讨论与批判。通过这一专题课程,诸如“艺术”、“文化”、“历史”与“知识分子”等相当重要的人文研究中的问题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审视,并在力求统一的努力中重新思考。

10、课程名称:中国画论专题

任课教师: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画论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结合中国画论演变过程,抓住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深入分析。课程以点带面,线面结合,抓重点,抓核心,使学生对中国画论关键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共32课时。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画论的特点、范围,对中国画论通于哲理、深入技艺、要言少索的特点作分析。先秦画论部分对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的美学思想展开分析,着重于他们的理论对中国绘画的长久影响。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主要对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山水序》《叙画》《古画品录》,并对《画山水序》作逐字逐句的释读。隋唐绘画理论着重研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与题画诗的价值及影响。宋元绘画理论主要对欧阳修、苏东坡文人画论、宋代精审的观物观、赵孟頫引书入画、画贵有古意、倪云林逸气说等理论加以阐释,重点介绍、研读《东坡论画》、黄公望《画山水诀》。明清绘画理论偏重分析明清文人画新思潮,对明清数量众多的画论著述加以点评,于董其昌、恽南田、石涛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禅室随笔》《南田画跋》《石涛画语录》。

参考书目: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

          于安澜《画论丛刊》

 

 
信息来源:编辑:任明

关于本站  : 站点地图  : 联系信息  :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6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建议IE5.5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